新闻分类
俗话说“不运动的尽头是内科”,刷着帕梅拉挥汗如雨,跟着刘畊宏疯狂毽子操,羽毛球场上腾空暴扣,跳绳摇出花手,公园里健步五圈citywalk,这其中有没有你的身影?
同样的,还有一句话“运动的尽头是康复科”。崴脚、关节磨损、肌肉疼痛、骨折……这其中又有没有你的身影?运动离康复科的距离,真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即便是有团队的专业运动员,也难免会运动损伤,更何况是普通人,尤其是膝关节、踝关节、肩袖、腰椎等部位,更容易成为重灾区。
肌肉拉伤是指肌肉主动过度强烈的收缩或被动过度的拉长所造成的肌肉微细损伤、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热身不足、突然发力、过度疲劳都会引发肌肉拉伤,在短跑起跑、力量训练、健身操高难度动作中比较常见。一旦拉伤,受伤部位会有强烈疼痛、迅速肿胀。
相信所有人都有过崴脚的经历。运动姿势不当、场地不平整、缺乏防护,都会埋下关节扭伤的隐患,篮球、足球、羽毛球这类需频繁急停变向的运动,是关节扭伤的重灾区。
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是常见扭伤部位,扭伤后,关节周围迅速肿胀,疼痛致使活动受限,皮肤表面可能出现大片淤血。
长期进行高强度、重复性的运动,且运动姿势不正确,就容易导致关节过度磨损。比如职业运动员,或是一些爱好者每天过量跑步、骑行,却不注意姿势调整。此外,体重超标也会加重关节负担,加速关节磨损。
在过度磨损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运动后出现轻微酸痛,活动时出现弹响。随着磨损加剧,关节会持续疼痛,关节周围肿胀,灵活性下降,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与运动能力。
直接暴力撞击,如骑行摔倒时手部着地;间接暴力传导,像滑雪时腿部受力不当,都可能导致骨折。此外,骨质疏松人群骨骼脆弱,也更易骨折。
而骨折一旦发生,伤者剧痛,受伤部位畸形,还可能伴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运动损伤错误的处理方式会让急性损伤发展为慢性疼痛,甚至发生不可逆的关节退变。以最常见的崴脚为例,可能会伴随韧带撕裂、撕脱性骨折,处理不当会导致日后久站远行,就会出现踝关节肿痛又或者反复扭脚。
及时、科学的损伤处理,才能让我们在运动路上越走越远。如果不小心运动损伤了,那么在48小时内要遵循“POLICE MM”原则:
受伤后立即停止运动,找安全处坐下或躺下休息,防止受伤部位二次损伤。必要时佩戴护具支撑保护。
在不加重损伤的前提下,适当进行临近关节活动或肌肉收缩练习,例如膝关节损伤者,可以活动踝关节或者髋关节。
伤后24-48小时内,用冰袋或裹毛巾的冰块敷受伤部位,每次10-20 分钟,每天3-4次,通过低温收缩血管,减轻出血与肿胀,缓解疼痛。切忌热敷和涂抹活血的药物。
稍严重的扭伤则需要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从受伤部位远端向近端适度加压包扎,如踝关节扭伤从脚掌向小腿下部包扎,能减轻局部的肿胀防止进一步出血。
将受伤肢体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借助重力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合理用药能有效缓解运动损伤的重要方式。吡罗昔康作为一种抗炎止痛的成分,能精准作用于受伤部位,减轻炎症反应,快速缓解疼痛。吡罗昔康贴片每贴载药量高达48mg,24小时长效镇痛,且和传统口服药相比,大大减轻了对肠胃的刺激。
超声导入、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可以起到消肿、消炎止痛的作用,而早期按摩、推拿会加剧肿胀。
运动本是为了让生活更健康美好,千万别因忽视运动损伤,让热爱变成伤害。从现在起,用科学态度对待运动,呵护好骨骼关节,尽情享受运动魅力。
保护骨骼关节需要从细节做起,准备好运动装备,例如舒适的跑鞋、护膝等护具;运动前做足热身运动,唤醒身上的肌肉和关节;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姿势,不要超出自己所能接受的强度。运动虽好,千万不能逞强哦~ 让我们一起科学运动,远离康复科!
【声明】文章内容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