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咳嗽,这种极为常见又讨厌的病症,又再次冒头。几乎每年秋冬,家里、学校、办公室、地铁……总要咳声一片。
你是否也觉得嗓子经常又干又痒,咳个不停呢?
咳嗽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机制,可以清除呼吸道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秋天反复咳嗽,与这4个原因离不开关系:
秋季干冷空气本身就会刺激咽喉、气管、支气管黏膜,还会带走黏膜水分,造成气道缺水敏感、喉咙干燥,引发喉咙痛、红肿、干咳等症状,这也是造成秋咳的主要原因。
这时气道的净化能力也下降,空气中的粉尘、花粉、尘螨等污染物更容易“粘”在黏膜上,让大脑发出“咳嗽”的命令,以便把异物及时排出呼吸道。
大家都知道春天容易过敏,其实秋天的过敏原也一点都不少。比如我国草本植物花粉和蒿树类植物花粉期多在秋初,种子花粉多出现于晚秋,空气中飘浮的吸入性过敏原种类多、密度高、数量大。
而且秋天的气候非常适合花粉传播,在过敏原的作用下,常表现为阵阵袭来的刺激性干咳。
忽冷忽热、时雨时燥的天气容易引起呼吸道问题,支原体感染、流感、腺病毒……一到秋天,全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整体上升。
各种病毒或细菌侵犯鼻、咽或喉部,引发急性炎症,导致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痰多等症状。
俗话说“燥令伤肺”,中医认为在秋季燥邪当令,而肺“喜润而恶燥”,因此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损伤肺脏。
而且人们刚度过炎热的夏季,伤津耗气,此时正气尚未复原,又进入秋燥的季节,燥邪更易趁虚伤肺,引发咳嗽。
偶尔有几声咳嗽,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长时间咳嗽、或者剧烈咳嗽,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
轻者不停咳嗽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睡眠,重者例如支气管黏膜或肺泡破裂,导致咳血或气胸;诱发心律失常;咳嗽时加重腹压,导致脏器下垂或尿失禁;骨质疏松的老人,甚至可能硬生生把肋骨咳断。
所以长期、比较严重的咳嗽必须要治疗干预。
在查明咳嗽病因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选择也很多:
(一)非依赖性中枢镇咳药
依赖性中枢性镇咳药存在成瘾性,例如可待因,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非依赖性中枢镇咳药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大名鼎鼎但是被禁的右美沙芬也是其中之一。
喷托维林:无成瘾性,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3,同时具有抗惊厥和解痉作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氯哌斯汀:主要抑制咳嗽中枢,还具有H1受体拮抗作用,能轻度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无依赖性和耐受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二)外周性镇咳药
那可丁: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
苯丙哌林: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为可待因的2~4倍。可抑制外周传入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
痰多的患者想要咳嗽好得快,排痰化痰才是正解,必要时使用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效率。常见的祛痰药有愈创木酚甘油醚、溴己新、氨溴索等。
其中氨溴索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祛痰药物,相比其他痰液溶解剂作用显著,且毒性小,耐受性好,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了大量临床医生的认可,兼具抗炎作用,是肺部疾病、气管疾病排痰的首选。
这些常见的止咳化痰药物,到底适合使用哪一种,还需要遵循医生及药学专业人士建议。
如果咳嗽时间长,伴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有过敏和哮喘病史,影响生活和精神状态,或者咳血痰、黑痰,请尽快去就医!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减少户外活动,出门佩戴口罩,减少吸入过敏原的机会。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防止把过敏原带入家中。过敏性咳嗽患者可以预防性地使用孟鲁司特、依巴斯汀等抗过敏药,提前控制咳嗽发生。
随时关注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与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要保持距离,勤洗手、勤通风,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必要时戴口罩。
饮食中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和易过敏食物,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防止刺激呼吸道。同时别忘了多吃新鲜果蔬,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
餐桌上可以加点白萝卜、杏、蜂蜜、银耳等滋阴养肺的食物,咳嗽时适当喝点冰糖雪梨,都能有助于咳嗽恢复。
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选择空气新鲜、安全的公园等场景。秋季运动还要注意出门做好保暖,避免大量出汗后受凉咳嗽。